我的学习 积分排行
大厅
人力资源

学员48684

2021-02-23 10:23:05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1.如何降低劳务比例;
2.如何提高内推激励;

天影

2021-02-23 11:21:18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你好
1.降低劳务比例取决于你的目的,想降低到什么程度,影不影响公司正常的生产,比如:
公司旺季的时候选择的劳务人员相对多一点,淡季的时候如果公司本身的人员可以维持正常的生产,那就不需要选择劳务派遣人员。
2.不管怎么选择和降低,前提是要保证达到我们目的的基础上
3.每个公司的内推激励是不一样的,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:
3.1 降低内推难度
3.2 提高内推金额或缩短内推金额的时间:比如新员工入职满6个月才能拿到内推奖励可以改为3个月
展开全文
收起全文

学员48684

2021-02-23 12:00:39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降低劳务派遣工肯定是合理降低,不会影响公司生产,降低劳务派遣工的比例有具体举措步骤吗?

元辰

2021-02-23 13:58:22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先把目标和现状给出来,才能分析。
没有降低的目标,也没有实际目前劳务的数据和现状信息,无法具体分析给方案。

学员48684

2021-02-24 11:03:00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现在劳务比例是56%左右,降低到20%;增加自招工的比例.具体有哪些好的方式和方法呢?

天佑

2021-02-24 12:12:37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你好
劳务工比例高的原因是什么,需要了解;并且盘点员工的需求。
比较常见的方式有:
1、假如比例高的原因是,员工觉得劳务工资高,并且自招渠道少,通过劳务派遣的渠道入职比例高。
那么,解决对策可以是 通过薪酬结构的调整,激励劳务员工转自招。
2、假如自招工的招聘渠道少是关键原因,则增加招聘渠道,扩大自招员工在职比例;劳务比例自然相对会降低。
3、劳务工的用工形式:
如果劳务工用工形式是 临时工、长期工等,那么劳务比例临时工和长期工,哪些人员稳定性比较高,稳定性高的人员可以转自招;稳定性低的原因是什么,通过原因找到对策,提升稳定性。
展开全文
收起全文

学员48684

2021-02-24 14:14:01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嗯,谢谢老师的指点,受到了一定的启发。目前我们一线普工自招渠道有:微信、抖音、宣传页、摆摊、朋友圈、内部介绍;但是效果都不是很好,一线员工的入职量太低。一方面我们要减少劳务成本,也要控制自招成本,在这样的情况下,老师是见多识广,有没有其他的对策方案提高自招工的比例呢?

天佑

2021-02-24 14:23:12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如果只是通过扩大自招人数,那么在流失率不高的情况下,理论上会相应的劳务成本不会下降,自招成本会增加。
与想要达成的目的是相违背的。

1、盘点劳务工,可转自招的人数;在原有的基础上激励转自招;降低劳务成本,增加自招比例;控制自招成本。
2、同时员工会有流失,盘点分析各招聘渠道的优劣势,以及招聘数据。
依据具体数据分析,各渠道没有人入职的原因具体是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。
比如:
朋友圈推广:哪些人的朋友圈推广,推广的信息是否有效?
举例:招聘生产工人,要求年龄35-45岁,而实际推广的朋友圈大多在 办公室人员,例如 能源岗位,IE部门,财务等。
他们的交际圈,能涉及到的群体与生产员工的群体活动场所是不同的,因此效果自然会相差很多。
展开全文
收起全文

学员48684

2021-02-24 15:05:25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好的老师,那提高内推力度的措施有哪些呢?

天佑

2021-02-24 15:19:40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这个会涉及 公司提供的成本,资源是什么? 员工的需求是什么?
举例:
预计公司提供的成本是 每月 2万元内推激励,预计每月能内推50人,那么逆推每月金额。
而员工对于推荐的兴奋点为 每月300元;那么按照流失比例测算;员工能留任3个月基本可以适应环境。(这里要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盘点 公司员工的需求,兴奋点为准)
则设置根据被推荐人在职的标准是:
第一个月 被推荐人100元奖金;推荐人300元;
第二个月 被推荐人200元奖金,推荐人200元。
第三个月 被推荐人200元奖金,推荐人200元。
方式有很多种,奖励能够激发员工的行为,是关键;以上案例仅供参考。
展开全文
收起全文

官方

微信

扫码关注官方微信

返回

顶部